8 月 13 日,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北训练场传来欢呼声 —— 来自贵州榕江的 “逐梦小将队” 以 7:0 大胜对手,在第 42 届北京 “百队杯” 10 岁以下男女混合组比赛中取得开门红。这支成立不到一年的队伍,首次走出大山、踏上京城赛场,用汗水书写着山村少年的足球梦想。
大家还在搜:一、从 “村超” 到 “百队杯”:跨越山海的足球远征
榕江,这座被誉为 “村超故乡” 的侗族山城,自 2023 年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火爆全网后,足球热潮便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。车民小学作为当地足球底蕴深厚的学校,每年举办两次 “班超” 联赛(班级足球赛),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挥洒热情。此次参赛的 13 名队员,正是从 3000 多名学生中选拔而出,他们大多来自普通农家,每天放学后坚持 3 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周末也不曾懈怠。
然而,通往北京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今年 6 月底,榕江遭遇洪水侵袭,多个球场被淹,训练被迫中断。在 “逐梦计划” 青少年足球公益项目的支持下,孩子们辗转广东、湖南等地训练,最终踏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。“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高铁、第一次来北京,许多家长连北京都没去过。” 主教练马志强感慨道,“对我们来说,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机会。”
站在 “百队杯” 的赛场上,榕江少年们直面来自全国的高水平对手。尽管首场比赛大比分获胜,但队长林启航坦言:“对手的整体配合、个人能力和控球技术都比我们强,我们得虚心学习。” 这位 9 岁的后卫线核心,从一年级起便每天坚持训练,梦想乐鱼体育官网成为像韦世豪那样的职业球员。
教练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差距。马志强指出,山区孩子虽然腿部力量出色(得益于每天步行上下学),但在团队技战术和个人综合能力上,与北京专业青训俱乐部的球员仍有明显短板。为此,他们制定了 “上半场防守稳固、下半场体能制胜” 的策略,在实战中逐步磨合阵容。
帮助榕江少年圆梦的,是 “逐梦计划” 发起人李田和他的团队。自 2023 年 “村超” 出圈后,李田敏锐察觉到榕江孩子对足球的纯粹热爱,于是将专业青训资源引入车民小学。“我们不搞‘掐尖’选拔,而是希望通过足球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健康。” 李田表示,“足球不应只是竞技,更应是打开世界的窗口。”
为了让孩子们适应高水平赛事,“逐梦计划” 安排他们在赛前辗转东莞、深圳、珠海等地交流参赛,甚至邀请北京教练团队进行专项指导。抵达北京后,李田仍牵挂着孩子们的状态,特意叮嘱教练团队为队员补充电解质饮料,确保他们以最佳状态应战。
尽管赛程紧张,孩子们仍在训练间隙感受到了京城的魅力。当他们站在奥体中心球场向北眺望,“鸟巢” 的雄伟身姿映入眼帘,那一刻,足球梦想与城市文明产生了奇妙共鸣。林启航说:“我想看看天安门,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。”
这场远征的意义早已超越胜负。通过 “百队杯” 这个平台,榕江少年不仅提升了球技,更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专注,如何与队友默契协作。正如李田所言:“无论是‘村超’‘班超’还是‘百队杯’,核心都是对足球的热爱。这份热爱,终将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”
榕江足球的崛起并非偶然。自上世纪 40 年代广西大学迁入带来足球火种,这项运动便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活。如今,全县已建成 25 块足球场,41 所学校成为足球特色校,“村超” 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。车民小学的孩子们,正是这股足球热潮的缩影。
“未来,我们希望每个年级都有校队,青训教练的水平能进一步提升。” 马志强对未来充满期待,“只要坚持下去,榕江说不定能走出自己的‘梅西’。” 而李田的愿景更为宏大:“我们要让山区孩子知道,足球不仅是爱好,更是改变命运的契机。”
当暮色降临奥体中心,榕江少年们的身影仍在球场上奔跑。他们脚下的每一次触球,都是对梦想的追逐;他们脸上的每一滴汗水,都在书写着中国足球最质朴的希望。这场从 “村超” 到 “百队杯” 的远征,不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次关于勇气、坚持与成长的旅程。
相关搜索: